劇情介紹(1964蘇聯電影 鬼戰車T-34 二戰/蘇德戰 DVD)
畫質情況:清晰
德國國兵俘虜的蘇聯兵,日夜受虐待。有壹天,德國兵為了試驗炮彈的威力,讓蘇聯俘虜坐上坦克T—34當活靶,而蘇聯俘虜坐上坦克後躲過德軍炮彈趁機逃跑,在德國境內沖橫直撞,期間德國兵不斷的追捕他們。他們與德國的警察和內務部他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前蘇聯的戰爭題材電影總是散發著俄羅斯大地的質樸大氣和深沈之美,這部創作於1964年的黑白作品也不例外。在影片中,有壹望無際的麥田、“風吹草低現牛羊”的農莊美景,還有那在陽光下挺拔聳立的白樺林,林中小溪也在綠蔭間隙透出的斑駁陽光照耀下粼粼流淌。但在影片中,這些安逸的田園風光卻壹再被戰爭的醜陋所侵入:在納粹士兵和軍犬的急追之下,蘇軍戰俘們誰都無心品味白樺林的清新,在看守監視下強制勞動的被占領土蘇聯婦女心中也不會湧現對於豐收年景的喜悅。這種強烈的對比的確起到了烘托影片沈重氣氛,為英雄人物的出現做好了鋪墊。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通過前蘇聯電影審查部門這壹關,影片在對片中戰俘主人公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同時,還是令人惋惜地出現了不少程式化臉譜化的東西。比如說可以對影片中的人物進行對號入座:坦克車長米沙就像壹位標準的政治委員,從始至終意誌堅定,帶領其他戰俘壹齊奔向自由;法國修理工囚犯就像是壹位黨外進步人士,是米沙的助手,但絕對不搶鏡頭,堪稱壹號綠葉;至於另外兩位蘇軍囚犯,他們從膽小逃跑到最後鼓足勇氣戰鬥轉變過程,從某種角度上說反映的就是蘇聯愛國主義教育在普通士兵中所產生的效果。至於電影中的德軍士兵,要麽是“不是我軍無能,而是蘇軍太狡猾”的軍官,要麽就是還沒補鈣戰鬥力低下的士兵。因此對於看過《南征北戰》、《地道戰》、《平原遊擊隊》等壹系列本土“臉譜化”電影的本人而言,不能不感到壹絲悲哀。
如果對影片劇本進行推敲的話,就會發現過多強調政治意誌和思想性,已經對劇本的合理性或是影片效果造成了壹定的損害。在影片中,壹輛T-34坦克加壹次油(還沒加滿,因為要點火讓德軍以為這輛原本是靶子的坦克已經中彈燃燒)到底能行駛多長時間?難道德軍在後方就沒有部署壹輛坦克來追這輛“鬼戰車”?德軍戰鬥轟炸機什麽時候變成了單純的偵察機?最後被德軍戒嚴的山路上又怎麽會冒出壹個德國孩子,倒在坦克前大哭,讓米沙跳出坦克救人,弘揚壹下他的人性,讓其光輝形象最後得以升華?這些硬傷讓人只能說有壹點遺憾。
必須要提到的壹點是,這部影片並沒有像《解放》系列影片那樣宏觀地描繪二戰蘇德戰場的大場面,而是從微觀的角度刻畫了幾個不願在戰俘營等死而最後放手壹搏,開著靶子坦克逃出反坦克炮實驗場的蘇軍戰俘,這種以小見大的題材反而能引起觀眾對影片的某種認同和共鳴。此外,考慮到蘇軍戰俘在戰爭期間,以及戰後歲月中所遭到的種種苦難和迫害,在此我要向這數百萬名同樣也擁有喜怒哀樂、同樣有著強烈求生欲望的不幸人群表達我的懷念和追思。